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2的文章

張雲維X賣厝阿明X安新建經 I 新北市推動都更再+1「微型都更」方案介紹

新北市推動都更再+1「微型都更」方案介紹 ​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危老重建與都市更新政策,且隨著各項獎勵政策的搭配鼓勵且看到重建後房價翻倍的實案,民眾對於都更已從亦步亦趨到引頸期盼,但據內政部統計,全國屋齡超過30年的老屋約有500萬戶,占總體住宅一半以上,要在短期內全面更新重建,不切實際,也緩不濟急,故除了傳統都更外,新北市亦有簡易都更方案可供參考。 什麼是微型都更? 自內政部2017年起推動《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提供容積獎勵、稅賦減免及融資優惠後,各縣市政府也自行制定相關的獎勵規範(例如:新北市的簡易都更、台北市防災都更等),許多屋主與投資者開始關注「微型都更」模式。安新建經北二區張雲維經理說明微型都更(微型都市更新=簡易都更)是一種針對小型基地或單棟建築進行的都市更新模式,主要目的是改善老舊建築的安全性、耐震能力與居住品質,適用於基地面積較小、住戶數較少的社區或獨立建築。相較於傳統的都市更新,微型都更的規模較小、程序較為簡化,更適合那些難以達成大規模整合的區域。 ※微型都更(簡易都更)vs 傳統都更主要差異 項目 微型都更(簡易都更) 傳統都更 適用範圍 小基地(如單棟建築、公寓) 大面積基地(如整個街廓、社區) 參與住戶 住戶數少,協商較容易 住戶數多,意見分歧可能較大 推動方式 可由單一建物所有權人或少數住戶發起 需整合較多住戶,通常由建商、政府或專業整合團隊主導 審核程序 程序較簡化,申請流程較快 需經過較繁瑣的法規審查 改建彈性 主要以單棟建築或小型社區為單位, 改建彈性高 規模較大,可能涉及都市計畫調整 施工時間 施工期較短,影響範圍較小 需長期規劃,施工期較長 政府補助 可能享有較小規模的補助 通常有較大規模的獎勵與補助 常見案例 老舊公寓加強耐震、外牆翻新、增設電梯 全面拆除重建、容積獎勵、街區再造 微型都更的優勢與申請進行方式(以新北市簡易都更為例)? 微型都更的推動免除了強拆的爭議,大幅減少了推動的困難度,另也具備以下三大優勢條件,因此整體申請門檻較低,適合給想都更但目前遇到整合困難的民眾做參考,張經理也一併告訴大家想申請的民眾應該要從何著手 ※3大優勢條件: 整合門檻較低:不需要大規模整合土地,單棟建築也能申請。 住戶協商簡單:住戶較少,意見統一...

安新熊波比 X 阿明小教室單元: 「破解公設糾紛,點交不卡關」

  阿翰買了標榜零公設的透天小社區建案,買了才知道一樣是有共同持份土地。在管委會與建商點交過程,發現原來根據政府規定,超過 30 戶以上合照申請的建案,需要有資源回收區的空間,結果建商提供的竣工圖面有規劃,但實際上卻沒有該使用空間,甚至將預定資源回收區空間賣給他人使用,詢問建商未符合竣工圖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建商回覆:「沒有被查到就不會被開罰 ... 」 社區內的公設-水溝,在建設時建商沒有計算好斜度,會產生水溝水發出惡臭、滋生蚊子的狀況,管委會要求建商處理改善,卻得到建商回覆:「水溝是排洪用,無法解決 ... 」 以上,這類公設點交糾紛無奇不有,甚至有些社區已完工 3 年以上,公設的部分依舊尚未點交完畢,身為屋主的我們應該如何保障購屋的權益呢? 首先,假如建商在銷售開始就是標榜『零公設』,但於後續點交時發現是有部分公設,針對此情況,建商可能涉及「廣告不實」的問題,違反《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消保法》第 22 條,可以依法請求 損害賠償 。 買方可依據《民法》第 359 物之瑕疵擔保相關規定,主張要解約或減少價金而提起訴訟,確實要負舉證責任,買方必須說明「竣工圖與現況用途不符」構成瑕疵,且此瑕疵重大而得解除契約,如果不是屬於重大瑕疵的類型,那就只能減少價金。 公設怎麼點交? 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第 57 條規定,建商必須提供物件「共用部分」、「約定共用部分」與「其附屬設施設備」的相關資料,如:設施設備使用維護手冊、廠商資料、使用執照謄本、竣工圖說、水電、機械設施、消防、管線圖說…等資料,以利管委會管理使用。 社區在成立管理委員會後,同「政府主管機關」、「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現場針對水電、機械設施、消防設施及各類管線進行檢測,檢測時間大約為 1 ~ 2 個月,如果遇到大一些的社區甚至可能要長達一年時間,確認其功能正常無誤後,才能正式移交。 且依據法規規定,公設點交不僅是管委會與建商要處理,政府機關的人也需到場協助,避免建商與管委會在驗收程序有不實之行為,導致住戶權益受損。 公設驗收不通過怎麼辦? 在點交公設過程若有發現問題,如水電機械、消防設施或各類管線功能上明顯缺陷等狀況,且可以歸責於建商,社區管委會應一一列出缺失,以「書面」方式通知建設公司處理修繕之。 大部分具有規模或是信譽優良的建設公司,會在公設點交時提供管委會或...

安新建經 房市日常QA:『提前終止契約,押金被沒收,房客是否無法要求房東退還部分保證金』

  提前終止契約,押金被沒收,房客是否無法要求房東退還部分保證金 網友承租店面住宅月租 $25 ,000,房屋押金被房東要求支付3個月,疫情關係需要提前結束營業,但由於原先合約有載明,提前終止契約,房屋押金會被沒收,且房東有請代書到法院公證,以至於房東依據合約內條款,將A小姐押金沒收,共7.5萬元。這樣的情況下,網友可以要求房東退還部分押金嗎? 以上述   房客想提前終止租約的案例,我們可以分三個階段討論: 1房屋 合約公證的法律效果  —  2房客提前終止租約的相關規定  —  3消費者保護法相關規定 1房屋租賃契約公證之效果 房屋出租訂立書面契約,經過公證之後,對於承租人交還房屋,給付租金及違約金,出租人返還押租金等事項,不須訴訟就可請求法院強制執行。雙方權利獲得保障,糾紛也可避免。 也就是說,如果有一方違約,是否可以強致對方履行,簡言之,就是可不可以「逕為強制執行」。 2 房客提前終止租約的相關規定 在新上路的租賃新制中,租賃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針對房東及房客應負的義務,及雙方的權益也作出明確的規範,尤其對於『提前解約』『押金上限』皆有載明。 內政部《住宅租賃契約》第13條或是《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14條,其中「提前終止租約」的規定。 1若簽約時租屋契約裡勾選「得」終止租約, 而房客若在1個月提前告知房東無法承租事實,善盡了提前告知義務,則無須支付租屋違約金。 2如果合約勾選「不得」提前終止租約 ,則雙方就不能任意終止合約,房客想要提前終止租約,以賠償1個月的租金為上限。 3如果簽約時沒有特別規定是否可任意終止合約,這種狀況租客還是得要徵詢房東同意,才能解約,而且也得給房東違約金,但違約金最高也不能超過1個月。 以A小姐的案例來說,屬於租約未到期提前解約,所以A小姐需要在提前解約前一個月,告知房東無法承租的事實,而房東部分可依新版租賃契約規範,像A小姐要求最高一個月租金為提前解約違約金.而押金剩餘部分應於確認租賃契約終止,承租人交還房屋時返還。 除非,所承租的物件有「租金欠款未繳」、「屋內物品設備 損 毀及遺失」等狀況發生,房東才可以扣除押金作為賠償修繕的一部分,而修繕的責任阿明建議在租屋點交時就要先釐清,才不會事後在還屋點交時發生問題。 那這邊補充說明, 租賃新制針對違約金...

安新熊波比 X 阿明小教室單元: 「袋地糾紛一籮筐,一定要讓他過嗎?」

  建商把建案蓋在袋地,然後連接建築線時通過賴地主的地 ,賴地主有同意當建物蓋起來後,會留設通路給袋地的所有住戶通行,同時也有簽一份同意書,賴地主後來將土地賣給小徐,請問小徐可以拒絕嗎 ? 袋地通行的糾紛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像小徐的狀況,到底能不能夠拒絕讓住戶通行呢?或是,有什麼樣的管道可以讓小徐的損失降到最低呢? 這次我們先釐清「袋地」&「建築線」分別是什麼,再延伸到袋地相關的權力及補償措施,一一解析「袋地」究竟是塊怎樣類型的地? 「袋地」是什麼? 袋地最重要的條件在於必須符合「土地與公路無對外聯絡道路,致無法正常使用」,也就是指你的土地被其他土地環繞,造成無對外聯絡的道路,這類型的土地我們稱為「袋地」。 「建築線」是什麼? 根據《建築法》第 42 條規定『建築基地與建築線應相連接』,所謂「建築線」就是道路的邊界,就是指土地必須要跟道路相鄰才會有建築線,這樣才可以蓋房子,所以又有「建築基地與道路的連結」的意思。 沒有連接對外道路的袋地,因為沒有道路邊界,依法是無法建造房子,要有建築線,就需要建築基地與建築線有相連接。 如何行使開設道路通行權? 當袋地要擁有建築線,需要先依據民法第 787 條,由袋地所有人依據《民法》第 787 條的規定,對鄰地現有人請求通行權,但僅限於『袋地所有人』才可以申請 " 通行權 ” 。 再行使《民法》第 788 條的開路通行權「有通行權人於必要時,得開設道路。但對於通行地因此所受之損害,『應支付償金』。抑或是以相當之價額購買通行地及因此形成之畸零地,其價額由當事人協議定之。」 簡言之,袋地要擁有建築線是依據《民法》第 788 條的開路通行權,把袋地連接上公路以取得建築線。而第 788 條的開路通行權,其實就是花錢跟對方買地。 袋地通行權補償 袋地通行權行使後,就會有需要補償通行地所有人受到的損失問題。袋地所有人為了行使通行權對於提供通行的土地造成損害,需要支付補償金。 但袋地通行權補償金並沒有一定的計算標準,法院認為應該要先確定通行地的位置與範圍,並綜合通行地所有人受損害的程度來評估補償金金額。 依照「國有非公用土地提供袋地通行作業要點」規定,申請袋地通行權時,需要依照申報地價的 5 %一次計收 50 年袋地通行權償金,申請人可以分期繳納袋地通行權償金,最高以 5 年 60 期為原則。 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16...

安新建經 房市日常QA:『無障礙車位一般民眾可以購買嗎?』

  因為家人持有身心障礙手冊,在銷售人員的推薦之下,買房就選了在 B1 的無障礙車位。 但後續問題來了,假設家人百歲之後,我們就不再持有手冊,還使用停車位嗎 ? 無障礙車位在房市轉售會加分還是扣分呢 ? 會不會限定有身心障礙手冊的人才能承接呢 ?   網友很煩惱,認為要讓家人生活更方便,買下無障礙車位是最好,但買了又怕使用或買賣不符合規範而被檢舉,偏偏現實問題都需要考量,不好意思跟家人討論,只好上來跟阿明討教拉 ~ 列點說明 1. 無障礙車位相關法規 2. 無障礙設施規範   詳細解答 阿明簡要回答,無障礙車位買賣不受身分限制,但「使用時必須持有身心障礙手冊」。依據 身心障礙者專用停車位設置管理辦法第 9 條:「使用身心障礙者專用停車位者,除掛有專用牌照之車輛外,應將專用停車位識別證置於汽車前擋風玻璃明顯處,以供查核檢驗。」 所以停放車輛時,記得擺放身心障礙手冊證明在前擋風玻璃,以免引起爭議、遭有心人士檢舉。 另外補充一點,不知道有沒有人好奇,如果自己沒有身心障礙證明的話,那跟別人借來使用可以嗎 ? 答案是不行唷,管理辦法在第 13 條中有規定:「專用停車位識別證不得轉借他人使用。」違反並查証屬實的話,不但專用停車位識別證會被原發證機關註銷,三年內也不得再行申請核發。所以別想耍小聰明,尤其當專用停車識別證的申請原因已經不復存在時,應主動向發證機關註銷、繳還 ( 參考第 11 條規定 ) ,不占用不屬於自己的資源,才是守法好公民的榜樣。 為了建立更公平、友善的公共空間,內政部營建署明確規定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其中第八章提到停車空間,對於引導標誌、停車格線、地面材質、坡度、空間、出入口等都有詳細說明。 基本通則是「無障礙停車位應設置於最靠近建築物讀障礙出入口或無障礙昇降機之便捷處」,相信不只對特殊族群有利,對一般的使用者來說也更便利。 說了這麼多,大家一定會想,如果花了大錢買了一個停起來怪怪的車位,那不是會心很累嗎 ~ 接下來這段你要注意聽,關於罰則的部分,如果今天是在公共空間你沒有身心障礙相關文件而停在殘障車位,毫無懸念你是違規停車,但如果你是停在你購買的約定專用殘障車位 ... 目前   似乎   並沒有   明確法源可以裁罰 ~ 阿明最後補充一個觀點 「殘障車位可以自由買賣,只是有一個標註,你自己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