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2的文章

張雲維X賣厝阿明X安新建經 I 新北市推動都更再+1「微型都更」方案介紹

新北市推動都更再+1「微型都更」方案介紹 ​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危老重建與都市更新政策,且隨著各項獎勵政策的搭配鼓勵且看到重建後房價翻倍的實案,民眾對於都更已從亦步亦趨到引頸期盼,但據內政部統計,全國屋齡超過30年的老屋約有500萬戶,占總體住宅一半以上,要在短期內全面更新重建,不切實際,也緩不濟急,故除了傳統都更外,新北市亦有簡易都更方案可供參考。 什麼是微型都更? 自內政部2017年起推動《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提供容積獎勵、稅賦減免及融資優惠後,各縣市政府也自行制定相關的獎勵規範(例如:新北市的簡易都更、台北市防災都更等),許多屋主與投資者開始關注「微型都更」模式。安新建經北二區張雲維經理說明微型都更(微型都市更新=簡易都更)是一種針對小型基地或單棟建築進行的都市更新模式,主要目的是改善老舊建築的安全性、耐震能力與居住品質,適用於基地面積較小、住戶數較少的社區或獨立建築。相較於傳統的都市更新,微型都更的規模較小、程序較為簡化,更適合那些難以達成大規模整合的區域。 ※微型都更(簡易都更)vs 傳統都更主要差異 項目 微型都更(簡易都更) 傳統都更 適用範圍 小基地(如單棟建築、公寓) 大面積基地(如整個街廓、社區) 參與住戶 住戶數少,協商較容易 住戶數多,意見分歧可能較大 推動方式 可由單一建物所有權人或少數住戶發起 需整合較多住戶,通常由建商、政府或專業整合團隊主導 審核程序 程序較簡化,申請流程較快 需經過較繁瑣的法規審查 改建彈性 主要以單棟建築或小型社區為單位, 改建彈性高 規模較大,可能涉及都市計畫調整 施工時間 施工期較短,影響範圍較小 需長期規劃,施工期較長 政府補助 可能享有較小規模的補助 通常有較大規模的獎勵與補助 常見案例 老舊公寓加強耐震、外牆翻新、增設電梯 全面拆除重建、容積獎勵、街區再造 微型都更的優勢與申請進行方式(以新北市簡易都更為例)? 微型都更的推動免除了強拆的爭議,大幅減少了推動的困難度,另也具備以下三大優勢條件,因此整體申請門檻較低,適合給想都更但目前遇到整合困難的民眾做參考,張經理也一併告訴大家想申請的民眾應該要從何著手 ※3大優勢條件: 整合門檻較低:不需要大規模整合土地,單棟建築也能申請。 住戶協商簡單:住戶較少,意見統一...

安新熊波比 X 阿明小教室單元: 「聰明裝修拒絕被騙『木作篇』」

  聰明裝潢拒絕被騙的裝修三部曲最終章『木作篇』,帶你一窺木作工程有哪些?要先建立好基本裝修觀念,才能在找尋工班時,不至於遇到裝修蟑螂,最後再送給各位一個『裝修合約怎麼簽?』,希望大家在裝修路上都可以順順利利,擁有舒適好居的生活空間!   簡單來說,屋內一切與「木頭」有關的工程,都可以稱為木作工程。 在裝潢費用上,木作工程大約佔 20%-30% ,價格會隨物件的「坪數」、「數量」、「材質」、「工法」、「櫃體高低深度」、「外觀精緻程度」等內容,在報價上呈現高低差異。   我的條件適合找木工嗎?   如果你是屬於以下條件,就可以找木工來裝潢: 不會動到硬裝的新成屋、已經知道要搬入的家具家電尺寸、對屋內空間運用已經有基本的構想與規劃。   木工工程強調耐用性及重量耐受度,可以服務的項目從天花板、地板、牆面,整個房間幾乎是通通包辦,而且造型變化多元,完全依照你的藍圖量身打造製作。正因如此,更加需要在施工之前先了解各個區域施工的內容及材料特性喔!   事前準備有哪些?   木工師傅與室內設計師最大不同在於,大部分木工師傅在一開始接洽時「沒有」收取車馬費及諮詢費用,所以他們也不會像室內設計師一樣,提供手繪或電繪3D圖,這時候大家的前期作業,就需要做的充足一些喔! 1‧全方位照片記錄室內空間,前後左右上下越清楚越好;目的是在後續規劃方便自己使用。   2‧丈量尺寸要確實,觀察屋內格局後,可以簡單畫出牆、門、窗、樑柱、天花板高度…現有的尺寸在平面圖上;另外,建議時間許可下,將燈具路線、開關、電箱位置、對講機位置等等的細節位置都錄下來,以便提供給木作師傅參考。 其中,要注意到與消防有關的線路,要找專業的消防廠商或是請木工師傅推薦認識的廠商相互配合喔!   3 ‧傢俱電器尺寸也要記錄清楚;把家中現有的傢俱家電長、寬、高尺寸記錄,並初步架構未來物品放置的位置,除了讓木工師傅更快速瞭解規劃,也方便自己後續對空間做配置。   木作的施工流程有哪些? 木作工程的施作上,我們可以簡單分成下面 6 點的順序 1 ‧ 確認施工圖並擬定施工計畫。 2 ‧ 材料進工地現場。貼心提醒,「保護工程」的費用千萬不能省,保護材料可以用薄木板或 PP 板保護,避免屋內施工完畢後有刮傷或損壞喔!   3 ‧ ...

最常見不動產交易糾紛TOP3 買到漏水屋居冠

  專家建議,簽立契約前,要詳閱相關文件及不動產說明書,避免日後衍生爭議。 (圖為示意照)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109年至110年上半年為止,各類不動產交易糾紛發生次數,總計2889件,等於每月平均發生約160件;進一步觀察,又以「房屋漏水問題」、「終止委售或買賣契約」、「隱瞞重要資訊」等三種情況最常發生糾紛。安新建經提醒,疫情趨緩後,房市買氣一路暢旺,但愈是房市熱絡之際,消費者更要注意買賣房屋時所遇到的細節,避免衍伸出大糾紛。 盤點109年以來前三大糾紛項目,房屋漏水問題就佔了338件(11.6%),終止委售或買賣契約有271件(9.3%),隱瞞重要資訊也有226件(7.8%)。究其原因,大多源自賣方或不動產經紀業者忽略告知部分物件資訊,加上買方專業知識、購屋經驗有限,又在時間緊迫下購屋,就容易發生交易糾紛。 為了避免消費者原本滿心期待而決定買房,最後卻演變成費時費力處理爭議,安新建經法務執行經理謝宗興針對最常見的糾紛原因,提供幾項注意要點,有意購屋者在買屋之前不妨詳加參考、依此檢視屋況或買賣契約。 首先,針對如何「識破漏水屋」,謝宗興指出,入門的辨識方式,就是在看屋時可以多注意天花板四個角落有沒有變色跡象或是水痕,浴室、廚房管線經過之處,也要留意有沒有潮濕痕跡,也可以用手觸摸牆壁,觀察是否有濕氣感。 要注意的是,部分物件已經過重新粉刷,較難肉眼判斷是否會滲漏水,謝宗興提供三招破解方法。第一,檢查陽台外牆有無漏水痕跡,假設有明顯水痕,代表屋內牆面漏水的可能性較大;第二,觀察樓梯間的牆面與天花板有沒有壁癌,作為屋內情況的判斷;第三,選在大雨過後看屋,因為即使重新粉刷,多半不會加做防水工程,豪大雨或颱風後,如有滲漏水,馬上也會現出原形。 其次,如何避免終止委售或買賣契約而產生爭議,謝宗興指出,簽立契約前,應與家人達成共識、深思熟慮,事後才不會因「人」的問題解約,否則一旦契約成立卻要悔買或悔賣,就得付出違約的相對補償給對方。 至於如何掌握房子重要資訊、不被隱瞞,謝宗興表示,消費者應詳閱不動產說明書內容,包括屋主該簽名的地方是否簽妥、為屋主本人親簽,另外,仲介有無針對物件瑕疵等部分詳盡告知,例如漏水、輻射海砂、違建、凶宅等。此外,不妨也可以向管理員、鄰里長等立場比較中立且願意分享的人打聽,了解該物件有無發生過特殊狀況,作為參考依據。 由於不動產交易糾紛時有所聞...

安新熊波比 X 阿明小教室單元: 「拆光光心驚驚 違章建築一定會被拆除嗎?」

  何小姐因為未取得建造執照,就在農業區農牧用地上的工廠內,修建兩層樓的房子,而收到政府寄來的違章建築公文,依照建築法第 25 條及實施區域計畫地區建築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要求何小姐於收到公文通知一個月內,備齊文件向縣府、公所申請補辦建造執照,若有逾期不辦或補辦建照執照手續不合規定,依違章建築處理辦法第五條規定拆除。 像這樣的情況政府會強制拆除嗎?還是有其他補救方式替代拆除?   違建的定義 根據違章建築處理法則第 2 條的內容可以知道,只要是建築法適用地區內,沒有經過主管機關認可,就擅自建造的建築物就算「違章建築」。   違建種類有 3 種 依照台北市違章建築處理規則違建種類可分成三種:   A ‧ 新違建: 民國 84 年後所產生的違建,此類違建屬於「即報即拆」,其中「新」的定義取決於各縣市政府的規定。近年內數量大幅竄升的農地違建工廠就屬於這類。 常見的像「採光罩違建」、「陽台外推違建」、「雨棚違建」等都算在新違建內,政府會拍照列管但不會立即拆除,除非是有妨礙消防安全、公共通行或是古蹟維護等狀況,才會立即拆除。   B ‧ 既存違建: 指在民國 52 年到民國 83 年之間就已經存在之違建。此類違建則是列入「暫緩拆除」,同樣也會拍照列管,並且列入分類分期處理,但若是『大型違建』或是『有危害公共安全、交通、市容景觀等』將會訂定計畫優先拆除。 特別提醒,有些民眾認為在民國 84 年前的既存違建是「合法的」,其實不正確,政府指示暫緩拆除及列管,不能代表是合法的建物喔!   C ‧ 舊有違建: 指民國 52 年前就存在的違建,此類違建也是列入「緩拆」並拍照列管,如果有危害公共安全相關的問題,同樣會被列為優先拆除範圍。 像是「既存違建」及「舊有違建」這兩類違建都必須經由主管機關到場拍照存證、造冊列管,並按照違法情節列入拆除的分期計畫,暫緩拆除而已,不是「就地合法」喔! 而在一定限度下政府是允許「既存違建」及「舊有違建」修繕,但如果是超出法定的修繕,仍會被舉報拆除喔!   違建一定會被拆嗎? 違建拆除會從「檢舉」、「勘查」、「立案處分」大約會落在一個月的時間,而到最後的「執行拆除」則會依照各縣市排成不同而有所差異。 且依照目前的法規,違建拆除的費用是由政府代墊,再向民眾追討。 像上述何小姐的狀況屬於「程序瑕...

安新建經 房市日常QA:『贈與賣房繳什麼稅?』

妹妹贈與房子給姊姊,持有一段時間後,姊姊想要賣掉去買另一間,在辦理過戶手續時,代書提到,因為持有的時間及買賣交易的關係,會有衍生出來的「稅」要繳,到底贈與房子給家人再轉手賣掉,中間會要繳哪些稅? 不論是父母或是親人之間要互相贈與不動產,必須考慮到「贈與稅」與「房地合一稅」。因為兩種稅之間的百分比級距差異,若是你在短期內出售,可能會有省下小額贈與稅,卻多了高額房地合一稅的狀況。 以下就讓我來說明一番台灣萬萬稅,賣房屋你要繳什麼稅? 1. 土地增值稅  —2.  房地交易所得稅 — 3. 房地合一稅一 4. 贈與稅  —  同場加映:申報過贈與稅,就不用再申報房地合一稅嗎? 1. 土地增值稅 土地增值稅的課稅基礎是「土地公告現值」 , 每年重新調整。 一般增值稅按漲價總數分為 20% 、 30% 、 40% 級距,自用住宅優惠稅率 10% 。 自用住宅稅率減免,須符合以下三大要件: A・個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設有戶籍 B・持有並居住連續滿 6 年且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 C・個人與配偶、未成年子女在交易前六年內,未曾適用這項租稅優惠。 若是自住者,自住時間超過 6 年,則有 400 萬元的免稅額,超過 400 萬元部分則採 10% 的減免稅率。 2. 房地交易所得稅 房地交易所得稅,計算方式是以「出售成交總價」扣除「取得成本」的餘額,再乘以適用稅率。 依《所得稅法》第 14 條之 4 規定:「 …… 繼承或受贈取得者,以交易時之成交價額減除繼承或受贈時之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按政府發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後之價值。 …… 」如果賣出的房地產是透過繼承方式取得,取得成本計算的基礎是依照當初繼承或贈與時,公告的土地現值及房屋評定價格,但是要特別小心,我們在賣出的時候,計算所得時,是以「市價」為基準,所以兩者之間就會有落差。也就是只要你是透過「繼承」或「贈與」取得的不動產,再往後出售時,都會面臨這種問題。 3. 房地合一稅 因為房地合一稅的概念是實價課稅,也就是「賣價」扣掉「成本」之後乘上「稅率」,就是必須課徵的稅額。 舊制: ( 房屋收入 - 成本 - 費用 ) × 稅率 新制: ( 房地收入 - 成本 - 費用 - 依土地稅法計算的土地漲價總數額 ) × 稅率 10%~45% 那到底我現在賣掉房子是適用新制還是舊制呢?這個...